大众日报记者 杨珂 大众日报通讯员 于佳 王迪 姜彬
一声令下,无人机腾空而起,按照预定航线,对油区进行巡航,把观测画面实时传回地面指挥中心。在地面指挥中心,高吉荣紧盯屏幕,对无人机实时传回来的图像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,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细节。
这是近日胜利油田员工高吉荣熟练进行执飞任务时的一幕场景。几个月前,她有了个新身份——“飞行员”,操控无人机。
近年来,胜利油田致力于“智能油田”建设,油区护卫管理中心推进护卫工作信息化、智能化,构建“无人机指挥系统全自动智能化平台”,开启“科技护卫”新模式。此后,高吉荣所在的油区护卫管理中心胜南护卫部,开始为采油厂和石油公司提供油区巡航护卫服务。
一路之隔的现河采油厂现河庄采油管理区,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之一。该管理区有385口油水井,是现河采油厂的上产大户。
管理区定期将生产需求发送给胜南护卫部,护卫部根据生产需求给无人机设定巡航任务,涵盖生产井、管线和重点区域,以及废弃井和长停井等,每天巡航面积170平方公里,实现管理区油水井监控零死角、全覆盖。
“无人机的工作效率远高于人工巡逻。”现河庄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姚成辉说,2.8公里长的页岩油外输管线,过去人工巡逻至少2小时,而且有些沟渠和桥梁难以通行,而无人机仅需30分钟就轻松搞定。
无人机不仅提高了采油管理的工作效率,还在油区护卫、给作业队伍夜间搬家提供照明、水上救援演练等方面发挥出作用。
胜南护卫部在现河油区部署了10个无人机机场,分布在油区不同位置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机场,每个无人机机场占地不到2平方米。执飞,只是高吉荣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每次执飞前,她都要与上套班做好交接,掌握执飞情况及问题,还要检查无人机续航状态,确认一切正常后再发出起飞指令。
飞行过程中,她要紧盯电脑屏幕,分析回传画面,手动操作回飞可疑区域。一旦发现问题,就及时联系生产单位进行处理,形成联动机制。飞行结束后,再将照片进行汇总。经常一天下来,10台无人机要飞80余架次。
高吉荣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“飞行员”,自从接触无人机起,她越来越坚信,传统护卫向科技护卫转变后,油区管理会越来越好。
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